從來沒有一款網絡游戲像《王者榮耀》這么受關注。最近,手游《王者榮耀》接管了大眾的注意力。不論是家長、教師、媒體還是游戲公司本身,都前所未有地將精力投射到限制《王者榮耀》上,他們卯足勁,試圖攻破青少年沉迷《王者榮耀》的“世紀難題”。
杭州某中學老師發表《懟天懟地懟王者榮耀》,人民網發表《<王者榮耀>:是娛樂大眾還是“陷害”人生》,甚至,騰訊公司7月4日也放出大招,推出“史上最嚴防沉迷措施”,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陸時長,升級成長守護平臺,強化實名認證體系等,“為青少年營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游戲環境”。總之,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戲,各方蠻拼的。
應當承認,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,已是一個社會問題,它對應的責任主體,有家長,有學校,有游戲公司。所以我們呼吁相關方積極提出解決辦法,并沒有把錯脈。
對這一議題,現在輿論場上有兩種主流的聲音,一是指游戲公司應不斷加碼防沉迷系統,實現青少年與《王者榮耀》的“硬隔離”;另一種聲音則將“矛頭”指向家長: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人是父母,父母都管不了,又怎能寄望于游戲平臺?
這兩種論調,都有道理,但仔細推敲,卻也失之片面,甚至流于空洞的政治正確。
先說游戲公司的責任。不可否認,企業應該踐行一定的社會責任。但這種責任并不是無限的。就出品《王者榮耀》的騰訊公司來看,既然它要做出一款游戲,秉持基本的產品思維,就一定要把游戲做到最好。所謂做到最好,就是吸引更多的人參與,甚至形成依賴性。這是一家游戲公司的天然追求,也是對自己負責。當然,當游戲造成一定壞影響時,公司應該出臺措施,減輕影響。
但減輕影響并不意味著為自己筑起防火墻,把所有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,這不公平,也不現實。
再說家長責任。有一種論調認為,避免青少年沉迷《王者榮耀》,家長教育首先要跑贏《王者榮耀》。一是家長不要玩《王者榮耀》,在家庭中起到好的示范作用;二是要嚴格監管孩子,不要給孩子過多接觸手機的機會。
這樣的道理,家長已經聽了無數遍。沒有幾個家長不認同這個道理,但有多少人踐行?有調查顯示,上網成癮的青少年中有90%是家庭教育環節出現了問題,可見家長的示范與監管也是知易行難。所以,呼吁家長在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戲方面踐行責任,更像是一句正確的廢話,人人都懂,但多數人都不做,或者說難以拿出可行的解決方案。從理念到行動,還隔著十萬八千里。
當我們在討論防止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游戲的時候,要么太過強調游戲公司的責任,過猶不及;要么揮起家庭教育的大旗,進入無物之陣。最終我們都忽略了,解決青少年沉迷游戲的最可行的方案,是設立游戲分級制度,而這是管理部門的責任。
與呼吁游戲公司加碼自身責任、家庭嚴格監管相比,游戲分級制度是一條可以看得見的有明確路徑可循的解決方案。因為一旦游戲分級制度建立起來,游戲公司就知道該為什么年齡段的人生產怎樣的游戲,家長就可以知道該不該讓孩子玩某一款游戲,需不需要在家長的陪護下玩,監管部門監督游戲公司有據可依,督促其依照法規合法生產游戲。總之,只有游戲分級制度來了,責任的邊界才足夠清晰,管理也才有路可循。
游戲分級制度的建立,既可以由國家主導,也可以由行業協會自己制定,而不管是誰來牽頭,只要統一的準則建立起來了,各方對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就有了一條“金線”,不至于左支右絀。
手游作為一個產業,它是中性的,本身沒有原罪,我們既不能因為刀可以殺人就禁止使用刀,也不能把防止刀被濫用的責任寄希望于使用者身上。建立一個讓刀具廠、使用者、監管部門看得見的標準,才是最務實的做法。